English   |   中文版
国际院士科创中心         

多学科技术交叉创新、多产业商业模式互补创新

多层次立体研发体制创新

多学科技术交叉创新、多产业商业模式互补创新

多层次立体研发体制创新

你的位置 : 新闻中心>中心新闻

习近平主席对在港二院院士来信作出重要指示

2018-12-10


习近平主席对在港二院院士来信作出重要指示






1.jpg

2.jpg


央广网北京5月15日消息(记者张磊)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


      习近平对在港两院院士来信作出的重要指示,引发香港科技界热烈反响。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教授陈清泉表示,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香港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对香港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也坚定了大家参与国家创新发展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陈清泉今年已经八十一岁,是著名的电机电力驱动和电动车专家。1997年,他成为香港地区的第一个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所以和其他23位在港两院院士一起给习近平主席写信,陈清泉说,写信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内地和香港科技交流的障碍。


  陈清泉:比如说两地的科研经费不能过境,就是我们在这里设立了国家实验室,内地要把钱寄过来,过不来;香港的一些大学在香港买的东西要运到深圳也要抽税,这也就阻碍了内地和香港的科技合作。


  在收到信件之后,习近平主席立刻作出重要指示并迅速部署相关工作。


  陈清泉:这个批示体现习主席和国家对香港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更是指明了在“一国两制”之下,内地和香港科技工作者的政策和有关理论和实践。


  伴随鼓舞而来的是浓浓的紧迫感。时至今日,香港高校科研经费与内地高校相比仍有差距。但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大背景下,香港又迎来了新的机遇。


  陈清泉:现在中国有很多大的项目,比如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大飞机,这些大的项目投入都是几百亿、几千亿的项目,而且粤港澳大湾区又给我们一个机会,所以我觉得香港不能再错过这个机会。




大公报  院士:科研经费过境香港使用 港科学家有用武之地


1111.jpg

     大公报讯(记者 朱乐怡 赵凯莹 朱晋科 刘家莉)24名在港两院院士去年六月就香港科研发展情况联署致函国家主席习近平,得到习近平的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参与联署的院士倍感振奋。联署发起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电动车之父”之称的陈清泉昨日表示,国家科研项目经费可以过境香港使用,突显了国家高度重视香港创科发展,充分显示“一国两制”下,内地与香港是一家人,携手促进国家创科发展,更可令香港学者“英雄有用武之地”。

  陈清泉指出,香港回归祖国20年,内地与香港的科技交流虽日益频繁,但仍有一些障碍,例如科研经费不能过境、香港学者不能直接申请国家科研项目等,限制了香港科研人员参与国家科研事业,故与业界一起写信,表达香港创科工作者对参与国家创科发展大计的希望。

  他续指,香港汇聚国际科研人才,但一直过分依赖金融产业,令创科发展落后,如今亦是“亚洲四小龙”中唯一不以科技为支柱产业的经济体;而港府在2016年至2019年三年来拨款给八大院校的总经费(179亿港元),更不及清华大学2018年一年的经费(269亿元人民币),难以挽留人才。

  倡设专门办公室对接大湾区

  陈清泉认为,习主席的批示突显了一个道理:香港创科工作者是国家科技队伍中一支重要力量,理应参与国家的创新科技发展,可令香港成为亚洲创新科技中心,推动香港经济转型和长期稳定发展。同时港府亦需把握机遇,成立专门办公室对接大湾区以及国家的创科政策,订立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以融入国家规划和完善机制。

  身兼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中文大学前校长沈祖尧亦有份联署,他昨日表示,现时香港院校的科研经费主要来自研究资助局,但每个项目仅获数十万元资助,内地的经费则很充足,往往以数千万元起跳,故他对于国家开放科研项目经费过境香港使用感到鼓舞,形容是对香港创科发展的一支强心针。他续说,中大伙伴实验室消化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过去五年一直从事大肠肿瘤筛查新技术与方案的多中心研究,但过去一直未能成功申请国家科技部的经费,但国家在去年底试运资金转移时,便率先拨出99万元人民币作首批资金,令研究项目得以继续进行,他希望国家未来可进一步放宽,让香港院校独立申请经费,享与内地机构相同待遇。

  同样有份联署去信习主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叶玉如表示,很高兴习主席非常支持他们提出的意见,形容国家科研项目经费可以过境香港使用,是两地科研合作的一次“歷史性突破”。

  冀放宽 不限国家级研究单位

  叶玉如指出,香港的科研在很多领域已取得世界前沿地位,通过中央支持香港科研的一系列政策,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内地合作,她相信在一些国家科研项目上,香港的科学家不只是参与,还能扮演带头的角色。她又提到,在试点安排下,位于香港的16间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伙伴实验室,以及六间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首批会各得到100万元人民币的国家科研项目经费过境支持,她期望有关安排日后能逐渐扩大,不限于这22个国家级研究单位,让其他香港科学家都能申请。

  身兼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说:“以往在内地发现到一个病毒,我们很想拿病毒来做研究,但现在却拿不到。同时,本港科学家一同参与的研究,但经费不能过境来到香港,变相要回到内地做。”他认为,本港科技发展严重滞后,缺乏研究资金,有必要加强与内地合作。

  徐立之:科技界应与大湾区加强合作

22222.jpg

  本报独家访问港科院院长徐立之对香港有条件成为一流创科中心的报道备受关注。原来,他是去年六月致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廿四位联署人之一。对于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批示跟进有关事项,他认为对本港科学界无疑是一支强心针,有助促进两地科技合作。

  徐立之表示,港科院与中科院一向有良好沟通,香港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是必然的事,国家主席亲自指示,无疑是一支强心针。“国家对香港很多大学的实验室都有直接的支持;香港有很多创新科技人才,多次在国际比赛上取得优秀的成绩。”但他注意到,香港学者的许多研究结果往往没有转化成下游产业,认为必须改变这个不良的生态,与内地的合作必须包括与产业界的合作,尤其是与大湾区加强紧密合作。






中文版 English